“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往昔此时,万物复苏,清明节即将来临,我们都会怀着一份浓浓的思念之情,以各种方式缅怀先辈、祭奠逝者、悼念先人、寄托哀思,在全社会文明祭祀的新风尚下举办网络共祭活动,意义深远”3月29日上午,由郑州市御泉森林陵园举办的清明节线上直播共祭活动在该陵园炎黄广场举办,通过网络公祭,进一步倡导清明节文明祭祀新风尚。
清明祭拜重于心、不拘于行,倡导网络共祭既是疫情防控需要,也是文明绿色祭扫的时代趋势,仪式全程通过网络进行直播。共祭仪式现场庄重大气,倡导“绿色殡葬 文明祭祀 低碳清明 网络共祭”的刀旗立于广场两旁。仪式开始后,二七区民政局党组副书记胡悦冬 宣读《网络共祭 低碳清明倡议书》,号召广大郑州市民用文明、绿色、低碳、安全的祭扫新方式,推动移风易俗。
倡议书主要内容包括:
低碳环保,做文明祭祀的践行者
以网络祭奠、社区公祭、敬献鲜花等低碳、环保、文明的方式替代传统祭祀,给逝者尊严,让先人安息。以献一束花、植一棵树、清扫一次墓碑、宣读一篇祭文等符合时代特点的方式寄托哀思。合理安排祭祀时间,错峰祭扫,提倡文明行车,低碳出行。
全民参与,做文明祭祀的宣传者
全市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共青团员、广大志愿者,要以身作则,带头树立文明祭祀观念,自觉传承文明美德,推动新时代移风易俗,对不文明祭祀行为坚决抵制,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群众,争做低碳文明之风倡导者和传播者,践行低碳文明祭祀活动。
深化科学理念,大兴文明祭祀之风
自觉抵制薄养厚葬不良歪风,摒弃奢侈浪费的丧葬习俗,以节俭的方式寄托哀思,将现代科技融入传统习俗中,发挥网络祭扫具有永恒性、平安性、便捷性、环保性等优势,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虚拟空间,上传生平事迹,在特殊日子里,燃蛀、焚香、献花、撰写文章等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推广树葬、花坛葬、草坪葬,不留坟、不建墓,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不搞封建迷信祭祀活动。
倡导安全祭祀,杜绝安全隐患
增强安全意识,注重公共和个人安全,不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严格遵守定点祭祀和有关防火规定,不违规用火。做到不在山头、林地、公墓内烧纸焚香、燃放鞭炮,不在广场、小区、树林、交通路口等公共场所焚烧纸钱、摆放祭品,杜绝各种不安全隐患的发生,共同维护绿色的生态环境。“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市民朋友们,拥有和谐美丽的家园是我们共同的期盼,让我们都争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中华美德的践行者,告别陋习的先行者、文明祭祀的带头者。在春风拂煦的清明时节,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你我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共同携起手来,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低碳祭扫,文明清明”,以移风易俗、保护环境、倡导新风的实际行动,建文明、和谐、幸福的美好家园!
活动现场,全体人员肃立,奏国歌,随后鸣放21响盛世礼炮,礼仪人员向长眠于此的先人们敬献花篮,主祭人上前点明灯、敬高香、行礼茶、恭读祭文,最后,全体人员三鞠躬致敬……
参与此次共祭活动的工作人员表示,清明祭拜重于心、不拘于行,倡导文明祭扫是文明绿色祭扫的时代趋势。特殊时期,网上共祭不只是一种替代性祭祀方式,更是一种与时俱进文明,并不影响人们对先人的追思和缅怀的“核心目的”,同时可以收获环境之“清”、心灵之“明”。春已至,惟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文图/宋琳
本文为企业推广,本网站不做任何建议,仅提供参考,作为信息展示!
推荐阅读:海南视窗
网友评论
请登录后进行评论|
0条评论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